跳到主要內容區
有教無界專案辦公室
Borderless Teachers
菜單
Menu
校首頁
聯絡我們
回首頁
FB
YouTube
搜尋
本功能需使用支援JavaScript之瀏覽器才能正常操作
資訊分類清單
114年徵件說明會報名及手冊索取
計畫要點
LOGO設計發想
連絡我們
出國見實習機構參考
常用資料
成果填報
有教無界成果平台
全國大專院校公務出國報告
薪火相傳(師資生參與計畫畢業後現況回報或教師經驗分享回報)
就業相關
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選聘網
教育部海外任教計畫
法規查詢系統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考試院 全國人事法規釋例
全國法規資料庫
首頁
師資生_成果影片及海報
劉依劼 教師
教師基本資料
師資生
劉依劼(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 劉述懿教授(運動健康科學系)
出國執行
111
年8月19日至10月22日(65天)
計畫名稱
美國英華國際學校海外教育實習計畫
畢業學校
臺北市立大學
師資類科
國民小學(雙語體育)
參與計畫之整體心得感想
能夠參加海外實習很幸運,非常感謝教育部以及學校提供這個機會給師資生,讓我們有機會到美國增廣見聞。原以為只是換個地方實習而已,沒想到收穫滿滿。
教師的互相支持
開學的前兩週是教師預備週,第一天剛踏進學校,濃濃的咖啡香夾雜著甜甜圈的幸福味道撲鼻而來,伴隨著的是老師們藏不住雀躍的招呼聲。
由於暑假剛裝修完,因此教具、設備散落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老師們要自己搬櫃子、佈置教室,還要四處尋找教具。但是教師們之間有緊密的聯繫,會互相幫忙,因此很快地就出現整齊有序的廊道以及富有教育巧思的佈置。
後來我才知道,英華的老師們為什麼可以自然而然的互相合作,就好像彼此是共同體一樣,快速有效率的完成工作。除了因為學校不大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IB的教育系統。IB課程沒有課本,只有每個月的教學大目標。因此教師們需要自己發想課程、尋找教材,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集思廣益,而各科之間也需要緊扣主題,所以平日會有很多討論和會議,也就造就了他們之間信任彼此,以及習慣成自然的合作。
不乖的學生??
我們可以說的這裡的學生常常會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他們平時涉獵的領域也很廣,有時學生甚至會建議老師上什麼樣的內容,或推薦教師好用的教學網站。因此教師不僅要把知識融合,更要隨機應變學生拋出的問題,且適時改變教學以符合學生的興趣,對教師
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除了教室內的課堂以外,我們也幸運地有機會與四、五年級和中學部一同參加三天兩夜的小木屋露營。在露營的過程中,見識了另類的美式教學。學生們要從遊戲中學習團體合作,也要觀察自然景觀和河流生物,更要在沒有父母呵護三天裡,學習獨立自主、習慣團體生活的節奏。
在這三天裡,我發現美式教育與東方家庭教育的差異。在做事情時,我們常常會迫切地想告訴孩子怎麼做比較快、比較有效率,但是孩子卻不理我們,繼續堅持用自己的方法,等到自己嘗試過發現行不通以後,才會回過頭來尋求幫助。這讓我反思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太習慣主導孩子的方向,急切地告訴他們自己經驗過的成功之道。時常將自己認為最好、最有效率的方法告訴孩子。但是這裡的孩子不吃這一套。他們更多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勇於嘗試,從一次次錯誤經驗當中,探究問題、改進學習。這是他們家庭教育所誘發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常見寄宿家庭的父母耐心陪伴在孩子左右,放手、甚至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有別於臺灣立竿見影的速食教育,這是我此行中最大的收穫。
自我轉變
忙碌的生活就這樣上到大四下,心裡不知為何沒有底氣,總是覺得經歷不夠,教學經驗不足,好像也沒有教學設計上的創意。做事變得畏頭畏尾,怕做不好。因此大四下學期的集中實習,我也老是心不在焉,想著「我是不是不適合做老師?」,陷入自我懷疑當中,時不時就想放棄這條路。
這次的海外實習,正好是我轉換心情的契機。到了國外,風俗民情截然不同。好多事情都豁然開朗,看見孩子們即便失敗了也不會放在心上,讓我也得到了啟發。安慰自己沒有經驗就現在開始累積經驗,多問多學,不要害怕失敗。失敗是最好最深刻的學習,不用一定要逼近完美才敢去做。
這次的計畫讓我們學習到除了教育以外許多面向的文化差異,是收穫滿滿的一趟旅程。讓我們三位不僅開拓了視野且獲益良多,心懷感激之餘,更樂見未來的師資生們能有更多海外見習與實習的機會。
師資培育因為您的投入而更加美好、精彩。如有參與過本計畫,目前已通過教甄且投入臺灣職場之教師們,如願意將您寶貴的經驗做傳承及分享,請協助填寫
之系統,讓我們在經費及時間可安排的情況下,能更快速的找到您進行分享,感恩。
瀏覽數:
友善列印
Close (Esc)
Share
Toggle fullscreen
Zoom in/out
Previous (arrow left)
Next (arrow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