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劉依劼

 

教師基本資料

師資生

劉依劼(中國語文學系)

指導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 劉述懿教授(運動健康科學系)

出國執行

111年8月19日至10月22日(65天)

計畫名稱

美國英華國際學校海外教育實習計畫

畢業學校

臺北市立大學

師資類科

國民小學(雙語體育)

參與計畫之整體心得感想

能夠參加海外實習很幸運,非常感謝教育部以及學校提供這個機會給師資生,讓我們有機會到美國增廣見聞。原以為只是換個地方實習而已,沒想到收穫滿滿。

教師的互相支持

開學的前兩週是教師預備週,第一天剛踏進學校,濃濃的咖啡香夾雜著甜甜圈的幸福味道撲鼻而來,伴隨著的是老師們藏不住雀躍的招呼聲。

由於暑假剛裝修完,因此教具、設備散落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老師們要自己搬櫃子、佈置教室,還要四處尋找教具。但是教師們之間有緊密的聯繫,會互相幫忙,因此很快地就出現整齊有序的廊道以及富有教育巧思的佈置。

後來我才知道,英華的老師們為什麼可以自然而然的互相合作,就好像彼此是共同體一樣,快速有效率的完成工作。除了因為學校不大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IB的教育系統。IB課程沒有課本,只有每個月的教學大目標。因此教師們需要自己發想課程、尋找教材,這個時候就非常需要集思廣益,而各科之間也需要緊扣主題,所以平日會有很多討論和會議,也就造就了他們之間信任彼此,以及習慣成自然的合作。

不乖的學生??

我們可以說的這裡的學生常常會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他們平時涉獵的領域也很廣,有時學生甚至會建議老師上什麼樣的內容,或推薦教師好用的教學網站。因此教師不僅要把知識融合,更要隨機應變學生拋出的問題,且適時改變教學以符合學生的興趣,對教師

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除了教室內的課堂以外,我們也幸運地有機會與四、五年級和中學部一同參加三天兩夜的小木屋露營。在露營的過程中,見識了另類的美式教學。學生們要從遊戲中學習團體合作,也要觀察自然景觀和河流生物,更要在沒有父母呵護三天裡,學習獨立自主、習慣團體生活的節奏。

在這三天裡,我發現美式教育與東方家庭教育的差異。在做事情時,我們常常會迫切地想告訴孩子怎麼做比較快、比較有效率,但是孩子卻不理我們,繼續堅持用自己的方法,等到自己嘗試過發現行不通以後,才會回過頭來尋求幫助。這讓我反思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太習慣主導孩子的方向,急切地告訴他們自己經驗過的成功之道。時常將自己認為最好、最有效率的方法告訴孩子。但是這裡的孩子不吃這一套。他們更多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勇於嘗試,從一次次錯誤經驗當中,探究問題、改進學習。這是他們家庭教育所誘發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常見寄宿家庭的父母耐心陪伴在孩子左右,放手、甚至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有別於臺灣立竿見影的速食教育,這是我此行中最大的收穫。

自我轉變

忙碌的生活就這樣上到大四下,心裡不知為何沒有底氣,總是覺得經歷不夠,教學經驗不足,好像也沒有教學設計上的創意。做事變得畏頭畏尾,怕做不好。因此大四下學期的集中實習,我也老是心不在焉,想著「我是不是不適合做老師?」,陷入自我懷疑當中,時不時就想放棄這條路。

這次的海外實習,正好是我轉換心情的契機。到了國外,風俗民情截然不同。好多事情都豁然開朗,看見孩子們即便失敗了也不會放在心上,讓我也得到了啟發。安慰自己沒有經驗就現在開始累積經驗,多問多學,不要害怕失敗。失敗是最好最深刻的學習,不用一定要逼近完美才敢去做。

這次的計畫讓我們學習到除了教育以外許多面向的文化差異,是收穫滿滿的一趟旅程。讓我們三位不僅開拓了視野且獲益良多,心懷感激之餘,更樂見未來的師資生們能有更多海外見習與實習的機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