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基本資料 |
|
師資生 |
黃冠瑋(外國語文學系) |
指導教授 |
中山醫學大學 洪瑞兒教授 (時任國立中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座教授) |
出國執行 |
111年3月9日至3月25日(15天,不含交通時程) |
計畫名稱 |
106年度中山大學師資生前往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暨Sycamore高中國外教育見習課程計畫 |
畢業學校 |
國立中山大學 |
師資類科 |
中等學校(英文科) |
可分享主題(老師講的更精彩) |
|
(1) 美國教育見習經驗與教學現場國際移動力課程 (2) 全英授課與跨領域學習 (3) 表達力與跨國合作 (telecollaboration) (4) 教甄行政口試、英文科試教 (5) 新興科技與教學策略 |
|
參與計畫之整體心得感想 (截錄部分心得) |
|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對於讀教育的我們更是如此!很高興能夠通過甄選,和其他七位夥伴共同至美國參加海外見習,身為團長的我,更是背負著所有師長們的期待,帶領所有優秀的師培生們一同至海外取經。此外,由於自己是外文系的學生,更珍惜本次到美國的交流機會,能夠實際面對面與美國的教育前輩共同討論教育議題。雖然海外見習只有短短約兩周的時間,但承蒙NIU教育學院、洪偉誠所長及本校師培中心洪瑞兒主任的精心安排,我們實際參與了高中及大學的課程,讓我們在理論及實務的層面都大開眼界,學到非常非常多,下文將分別從Sycamore高中及NIU兩所學校的見習做經驗及個人心得之分享。
硬體及制度 從進入校園的第一天,映如眼簾的各項設施及教室就使見習團隊驚呼連連,因為是跑班制的關係,教師可已針對該授課科目自行設計教室環境佈置,讓學生從一進到教室就能融入上課的氛圍,例如:在American History教室中,老師就將各國國旗及美國史重要的事件照片佈置於教室內,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從不同的觀點體會美國的社會議題,老師也會懸掛彩虹旗或是象徵物在教室內,製造多元化的上課氛圍。此外,校園內的牆上更是充滿著各式各樣有趣的創作,該校校長Tim Carlson的解說道:「學校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場所,而不是扼殺他們創意的機構,因此,牆上的壁畫都是由美術專長的學生針對該校精神(Spartan Spirit)而創作出來的。學校各處定期也會舉辦學生發起的各式展覽,讓學生一展長才。」經由Carlson校長的這一席話,我更是心有戚戚焉,在亞洲國家,從國小到中學,我們教導孩子們品行及知識,卻用一連串死板的規定來限制學生們的創造力,比較國內外的學生,美國的學生真的相對的自信很多,因為就連細微的學校環境設計都是這們充滿巧思,這也是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之一。硬體方面,學校更提供農業、木工、電工、溫室、農場……等多樣化的特殊教室,讓學生不僅僅習得知識,更能夠實際應用及產出。
教學特色 美國的高中教育相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因此幾乎每堂課都是討論及發表取向的授課模式,例如:(1)在社會學課程時,老師會先針對該週發生的社會時事或國內要聞已聊天的方式引導學生發表對該事件的看法,並適時詢問其他同學同意或反對其意見,而後進行論點的交流批判,這樣的訓練一方面讓學生練習將個人的想法更聚焦外,也能讓學生更積極關心社會議題。除了時事議題的討論外,老師每週會先設定主要的教學重心,挑選1~2篇社論供學生於課前先閱讀(例如觀課當週,老師希望學生思考「究竟是教育形塑我們思想,還是我們的思想決定了教育的樣子」),有點類似翻轉教育的模式,學生在課堂上即可透過老師提示的關鍵字(搭鷹架)進行深入討論。
NIU教育專業知識大洗禮 我個人對其中兩門課印象極為深刻:(1) 在「青少年發展」這門課,老師該週聚焦在美國女性角色的發展,老師讓我們以小組的方式上網搜尋著名企業的領導者中女性的比例以及比較經濟雜誌調查出的各大職業中男女薪資的差別,讓我們從客觀的事實中理解到即使到現今社會,不公平的性別差異還是難以消彌,之後老師播放紀錄片MISSrepresentation 來讓我們從實際的訪談來了解女性角色如何在社會中呈現,是門相當受用的課程。(2)在「特殊評量」這門課,Collins教授使用課程影片進行翻轉教室,老師將該週的PPT主要內容搭配錄製的講課錄音結合放在網路空間,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自己先試著理解課堂核心內容,學生不懂時也可暫停或重播,到課堂上,老師提及評量理論重點後,隨後分組讓學生們進行專案分析,讓理論及實務完整的結合。其中,老師講授之美國補教教學評測的架構(3-Tier Theory)尤為實用,老師課後也不斷鼓勵我們:「雖然還沒機會探訪台灣,但希望你們在我的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都能好好的結合台灣教育,好好做發展及應用。」
未來展望與建議 雖然見習只有短短的兩週,各式各樣的實務經驗累積卻早已帶我們滿滿的收穫,也期待透過我們的力量將在國外所學透過分享會及影片的方式讓更多師資生加入海外見習的團隊,我們也能夠好好將這些實務經驗轉變成我們未來教學的力量,為台灣的教育盡一份心。然而,因為我們是首屆參加海外見習的師資生,有很多東西都是在跌跌撞撞之下才找到方向,也希望透過團員的力量將所有計畫執行細節及經驗統整後好好傳承給下一屆海外見習的團隊。建議的部分,由於本屆算是跟見習機構首次合作,活動規劃大致上都已觀課及體驗式活動為主,希望未來的海外見習團隊能夠進一步爭取到試教的機會,讓見習的實務經驗更上層樓。再次感謝教育部及國立中山大學師資培育中心的支持及鼓勵,讓第一屆海外見習計畫就能夠有這麼亮眼的成果,也期許未來海外見習團隊能有更長遠的進步。 |
|
|
|
|
|